作者:吳旻陽
三十年前,若腦中風緊急送來急診,大概就是「送醫、打點滴、等奇蹟」;現在的腦中風治療,就像手機從 BB Call 進化到智慧型手機一樣——速度快、功能多,而且救命效率翻倍。這次的研討講座,不只讓我見識到這段醫療進化史,還聽到不少前輩們的「黑暗時代」親身回憶,彷彿腦中風醫療紀錄片!
此外,也感謝科部主任的信任,讓我能為院長、主任、其他相關醫護人員,以及消防局的長官、科長們,講授腦中風的最新知識。當初誠惶誠恐地準備講座,總算是圓滿完成!
任務降臨:主題選擇大考驗
還記得今年 4 月接到這場研討講座的任務時,由於與會的貴賓們除了有醫師,也有非醫師的身分。因此,主題必須有專業程度,讓聽眾有學習到,又不能艱深地讓人想打瞌睡,我希望讓完全沒醫學背景的朋友也能聽懂。好在最後,我還是順利完成了這個任務。
前輩們的回憶:中風治療的黑暗時代
會議一開始,腦中風界的多位重量級前輩輪番致詞,講到過去的治療情況,聽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。現在的我,面對腦中風,有許多武器和工具可以使用是非常幸運的事情。
三十多年前,如果有人中風送到急診,不管多快送來,醫生基本上也只能開藥、觀察,然後跟家屬說:「我們只能等奇蹟發生……」。那時候,沒有現在的血栓溶解劑(tPA),也沒有動脈取栓手術,就像球隊沒有投手,也沒有捕手,只能站在場上乾瞪眼。影像檢查也不方便,沒有核磁共振,電腦斷層更是稀有,連中風是腦血管「塞住」還是「破了」都難以馬上分辨。
其中一位前輩還笑說,因為神經科能做的事太少,當年他選科時,還被其他人半開玩笑地「勸退」了一下。
血栓溶解劑 tPA 登場:逆轉勝的開始
從腦中風發生的當下,接下來可改變命運的契機,就是血栓溶解劑 rtPA(Alteplase)。它的出現,就像多了急救神器,讓中風病人在黃金時間內有了恢復的機會。
近 10 年,又出現了動脈血栓移除手術,等於多了一條「後悔藥」路線,即使不能打血栓溶解劑的病人,也還有機會被搶救回來。
以上兩種治療的評估,正是我們神經科醫師,在急診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篩選出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的病人,並且解釋給家屬及病人了解,陪伴他們度過這段難熬的時期。
(想更了解黃金治療期的故事,可以去翻翻我之前的文章~)
2025 新知:tPA 的接班人 TNK?
這次演講,我特別分享了 2025 年最新的治療指引,重點介紹一位「新秀球員」—TNK (Tenecteplase),早在去年我就已經參加過類似的講座提到這個藥物。
如果把 tPA (Alteplase) 想像成「一個小時慢慢輸液的熱敷包」,那 TNK 就是「一次搞定的速效貼布」。它最大的優勢在於省時又方便。tPA 要掛點滴連續輸注 60 分鐘,TNK 只需要單次注射,因為它的半衰期比較長,效果能持續更久。
雖然臺灣目前還沒引進 TNK。但根據最新消息,兩年內有機會經健保局審核後正式登場,成為第一線中風治療的新武器!
實用加碼:FAST 原則,救人救自己
看完這篇,你已經知道中風治療進步很多,但搶時間依然是關鍵!
腦中風常用的「FAST 原則」、「臨微不亂」很簡單:
- F(Face)臉部:笑一笑,有沒有一邊嘴角下垂?
- A(Arm)手臂:雙手抬高,有沒有一邊無力掉下?
- S(Speech)說話:講一句話,有沒有口齒不清或聽不懂?
- T(Time)時間:立刻打 119,越快送醫越有機會!
別怕「白跑醫院」,因為錯過黃金時間才是真的可惜。記住,發現症狀就是衝急診的時候,不要等!


%20vs%20TNK(Tenecteplase).png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