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吳旻陽

我們常說「頭痛」是很常見的症狀,但其實有一大類頭痛並不是單純的「原發性頭痛」,而是 次發性頭痛。顧名思義,就是由其他疾病引發的頭痛。這時候,頭痛只是冰山一角,真正的重點在於找出背後的病因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所以,一旦出現不尋常或警訊型的頭痛,一定要找醫師檢查!
鼻竇性頭痛:感冒後的「沉重壓力感」
- 疼痛位置:主要散布在前額、顴骨和鼻部
- 疼痛感受:常常是壓痛感或是悶痛感
- 常見症狀:常伴隨感冒症狀、鼻塞、流鼻涕、發燒、臉部腫脹等等
- 誘發因子:往前俯身或彎腰時可能會更痛
- 潛在原因:
- 鼻竇感染 (過敏、細菌、病毒引起鼻竇炎)
- 鼻息肉、鼻中隔彎曲
頸源性頭痛:肩頸痠痛的延伸版
- 疼痛位置:後腦勺或單側頭痛,疼痛可能轉移到眼睛、頸部、肩部和手臂,也可能傳到頭頂、顳顎關節等部位
- 常見症狀:頸部僵硬、頸部關節的活動度減少或轉動困難,甚至伴隨噁心、視力模糊、對光線和聲音敏感
- 誘發因子:按壓頸部肌肉、或頭部往後仰、或是脖子轉動時會誘發由後往前傳的頭痛
- 潛在原因:
- 過去可能已經有頸椎骨,關節,椎間盤,或是軟組織的舊疾,包含關節炎、感染、骨折,頸部肌肉扭傷、甚至是腫瘤。
- 長期低頭姿勢不良或頸部僵硬導致肌肉緊繃,也可能誘發。
枕神經痛:彷彿電流竄過的刺痛
- 疼痛位置:後腦勺、上頸部、耳後、也可能傳到頭頂
- 疼痛感受:短暫、銳利、像「電擊」般的刺痛感,這也是神經痛的特色
- 潛在原因:枕神經受壓迫或發炎
- 在後腦勺的頭皮底下,有一條神經叫做枕神經,它的走向是從耳朵後面和脖子附近,延伸到頭頂
青光眼引發頭痛:眼壓太高的警訊
- 疼痛位置:主要位於眼睛與眼眶周圍,可能延伸到旁邊的太陽穴
- 疼痛感受:可能會引起劇烈頭痛,尤其是眼睛位置
- 常見症狀:可能還會有眼睛變紅、視力模糊、噁心、嘔吐等等,嚴重甚至有失明風險
- 潛在原因:眼壓過高,急性青光眼發作
高血壓引發的頭痛:清晨特別明顯
- 疼痛位置:較不一定,可能在後腦勺或前額
- 疼痛感受:壓迫感或搏動性疼痛
- 誘發因子:常在早晨最嚴重,甚至會使人痛醒,白天又逐漸減輕
- 潛在原因:嚴重高血壓(收縮壓 ≥ 200 mmHg,舒張壓 ≥ 110 mmHg)
- 輕微血壓升高通常不會導致頭痛
- 小提醒:須注意,高血壓頭痛與腦壓升高引起的頭痛,是完全不一樣的。 儘管它們都可能造成病患半夜或是清晨痛醒,但是「腦壓」和「血壓」是不同的東西,高腦壓往往比高血壓危險的多!也是頭痛該就醫的警訊!
三叉神經痛:痛到不敢刷牙洗臉
- 疼痛位置:整個臉部都有可能(臉頰、前額),幾乎都是單側發作,雙側發作非常罕見
- 疼痛感受:像銳利、刀割般、電擊般的抽痛,而且沒發作的時候近乎正常
- 常見特徵:每次疼痛的時間都不長,大約是幾秒鐘到2分鐘內,但是一天的發作次數可能會相當頻繁
- 誘發因子: 咀嚼、進食、說話、洗臉、刷牙、刮鬍子、或是戴口罩都可能會引發疼痛
- 這些都是正常狀況下,不該引起疼痛感受的刺激。
- 潛在原因:三叉神經受到動脈或是腫瘤的壓迫,也有可能找不到其他原因。
- 小提醒:因為臉頰位置常常靠近牙齒,因此一開始常被誤認為是牙痛,甚至有患者牙齒都拔了還是會痛,因此若是找不到原因的牙痛,就可以考慮三叉神經痛喔!
腦瘤引發的頭痛:大家最擔心,但其實很少見
- 疼痛位置:不固定,可能是整個頭、頭頂或後腦勺
- 疼痛感受:持續性、漸進性頭痛
- 常見症狀:症狀可能伴隨噁心、嘔吐、視力模糊,甚至出現神經學異常(如意識模糊、平衡問題、言語問題、身體單側麻木,或是單側無力,也可能有痙攣或抽搐)
- 腦瘤引起的症狀,往往是漸漸的出現,或是越來越嚴重。相反的,腦中風的症狀是「突然發生」。這部分可以做簡單的區別。
- 誘發因子:若是腫瘤壓迫引起腦壓升高,平躺姿勢或剛睡醒時,頭痛會更明顯
- 潛在原因:
- 腫瘤壓迫腦部組織導致水腫,顱內壓升高
- 癌症病史者,需留意腦部轉移的可能性!
- 小提醒:
- 這算是多數民眾會擔心的狀況,也是來就診的原因之一。
- 然而大腦細胞本身沒有痛覺神經,所以腫瘤往往都是壓迫到大腦外包覆的「腦膜」,大條的神經,或是壓到腦血管時,才會有頭痛的感覺。
- 長有腦瘤的人雖然一半會頭痛。但反過來推論,在頭痛患者中,檢查出腦瘤的機率其實不到 1%!這比例就相當於一般人接受健檢發現腦部有問題的風險,所以病友們不用過度焦慮。
- 但若頭痛持續惡化,就一定要檢查。
🗺️頭痛地圖:不同位置可能代表什麼?
- 後腦勺痛:緊張型頭痛、頸源性頭痛、枕神經痛、高血壓頭痛、腦瘤、腦膜炎等等
- 太陽穴痛:常見為緊張型頭痛、偏頭痛,也可能是叢集性頭痛、青光眼、牙齒、下巴關節問題
- 前額痛:緊張型頭痛、鼻竇性頭痛、高血壓頭痛、或是腦瘤引起
- 單側頭痛:典型的偏頭痛、叢集性頭痛特徵、也可能是頸源性頭痛
- 眼眶、眼睛周圍或眉心痛:叢集性頭痛位置、鼻竇性頭痛、青光眼,也可能與頸源性頭痛相關
- 整顆頭都痛:緊張型頭痛、腦部感染、腦腫瘤都可能
結語:做自己的頭痛偵探,但別忘了找醫生
- 頭痛的診斷是綜合性評估,醫生玩的是「拼圖遊戲」,疼痛的位置只是其中一片。
- 最重要的是:建議記錄「頭痛日記」(明確記下頭痛每次發生時間、部位、伴隨症狀...),幫助醫生更精準診斷。
- 如果頭痛持續、加劇,或伴隨警訊症狀,一定要尋求醫師協助!
👉 頭痛不是單純忍一忍就會過去的事,有時它背後藏著的重要訊號,可能比你想的還要大!
其他細節,歡迎到診間找醫師討論喔!
延伸閱讀
參考資料
- Headache Locations: A Comprehensive Guide
- 2022 台灣頭痛學會 民眾衛教手冊 《告別偏頭痛該知道的100件事》

